加盟熱線 : 400-003-7835

淺談社交演繹游戲的發展史

在幾千年前,不論是古羅馬時期四方征戰的歐洲,還是處于戰國紛爭的華夏大陸,孩童們都喜歡一種原始的游戲:Role-playing扮演。人們喜歡通過幻想,來扮演自己向往的東西。正如孩童渴望成為大人一樣,大人們一樣也有著自己向往的身份?;蚴清羞b江湖的俠客,或是富可敵國的商人。而在十九世紀,一個令后人向往的新職業出現了——偵探。

倫敦出現的偵探們和他們的虛擬同行,用自己的職業光芒勾起了大眾無限的遐想。通過零星的線索,利用自身的智慧,得到隱藏在背后的真相。這種滿足感是當時大多數人無法拒絕的。

然而,如果叫人們拋棄自己穩定的生活,立刻加入偵探的行列,這并不現實。但他們在茶余飯后的消遣增加了一項:模仿偵探。而自己一個人自編自導玩偵探游戲,明顯并不是很有趣,于是社交演繹游戲的星星之火出現了。

真相就是兇手只有一個——眨眼謀殺

畢竟不是每個家庭,都有機會雇傭一名推理小說家去撰寫劇本,在十九世紀也沒有人去進行專門的桌面游戲設計。所以最初人們玩的演繹推理游戲還很簡陋。其中比較知名的一種,被人們稱作《眨眼謀殺》。

在《眨眼謀殺》的設定里,所有玩家中將會有一人被選中成為“殺手”,他擁有“用眼神殺人”的能力。如果殺手和其他玩家眼神對視并且眨眼,那么那名玩家需要在默數五秒后表現出自己被殺死了(或是夸張的癱倒在地或是默默離開,這由被害者戲多不多決定)。除殺手外,其余玩家在對視時不允許眨眼。

而如果有其他玩家覺得自己找到兇手,則需要舉手示意,游戲也將暫停。此時需要選出另一名玩家,二人在不可以討論的情況下,同時指出自己覺著是兇手的玩家。如果二人中任意一人指認的對象不是殺手,則二人被判斷死亡。如果同時指認了殺手則其余玩家獲勝。

我們可以發現,這個時間的游戲雖然簡陋,但是游戲模型依然是比較嚴謹,并且擁有較高的可玩性。如今社交演繹游戲的雛形在此時已經出現。玩家們的社交占據主導地位:在你一人發現殺手之后不能魯莽的去指認,而是需要想辦法尋找一名同伴,否則便是雞飛蛋打,機毀人亡。

缺少靈魂的造物——線索

隨著時間的推移,越來越多人開始進行桌游的開發設計,桌游的規則也逐漸完善。1949年,比較公認的第一款謀殺之謎類桌游《線索(Clue)》發售了,但是它有一些不同尋常的地方。

在《線索》這款桌游中,總共有六名嫌疑人,六種兇器,九個地點,組成三個牌堆。游戲在開局時,將從三種牌堆中各隨機選取一張相關卡片。這樣三張牌的組合就是這次兇殺案的“真相”。而玩家將會各自收到剩下的牌,通過旁敲側擊,得到最后隱藏的真相獲得勝利。

不過這款桌游的“偵探元素”看上去十分牽強,將其換成蘿卜白菜,動物生肖的排列也沒有什么本質上的區別。其次在這款游戲中,玩家不能夠“欺騙”,被問到后要如實回答。玩家們共同的目標以及相同的身份導致整個游戲顯得死板,而缺乏互動性。

玩家們此時需要一款具有更強的博弈性,同時重復可玩性也很高的桌游。幸運的是,人們并沒有等太久。

與人斗,其樂無窮——狼人殺與黑手黨

我們的鄰居俄羅斯是個神奇的國家。他們的游戲雖然我們接觸不多,但是他們總能做出幾款在業界留名的東西。比如俄羅斯方塊亦或者接下來要說的《狼人殺》原型——《黑手黨》。

《黑手黨》的游戲規則十分簡單,玩家們或收到代表老實平民的紅色卡,或收到對平民心存殺念的黑色卡。平民的目標就是揪出隱藏的“黑手黨”,也就是黑色卡玩家。而黑手黨們則要盡量混淆身份,同時逐個擊殺貧民。

第一場《黑手黨》的比賽發生在1987年俄羅斯莫斯科國立大學的心理學教室中。在分發好身份,夜晚黑手黨們接頭,在決定好之后所有人睜眼,接下來,這場對后世影響深遠的知情的少數派和多數派博弈正式開始。

但是和《俄羅斯方塊》一樣,《黑手黨》也被無數的作者以“不被保護”為由,拿走了其“游戲玩法”。而國內流行的版本,則是法國制作者改變在2001年發布的《米勒谷的狼人》。

《黑手黨》這款游戲在目前來看也是非同一般的。它具有著極其簡便的規則,隨便幾分鐘就能讓新人了解游戲,而且身份的不同造成的對抗性讓玩家擁有更高熱情。

《黑手黨》中玩家可以直接獲得的信息不多,而為了獲勝則需要更多的從其他玩家那里得到信息的碎片,不論真假??梢哉f是完美的體現了“與人斗其樂無窮”。

打牌的快樂——三國殺(BANG!)

有一款桌游和之前的桌游發展很像,同樣是在大學流傳,同樣是社交演繹桌游。但是不同的是,之前的《黑手黨》是爭相模仿的原石,而這款游戲則是本土化后順應天時地利人和的加工品——《三國殺》。

雖然在國內流傳度不高,但是《三國殺》的原型,在2001年發售的《BANG!》在世界廣受好評,同時也斬獲了很多桌游界的獎項。

《BANG!》這款游戲,將社交演繹類游戲與傳統紙牌游戲相結合,削弱了玩家之前社交推理的成分,更側重于手中資源的運用。在對局進行到中途時,各自的身份就已經顯露出來。而決定游戲勝負的因素也變得更加廣泛,并且添加了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“隨機性”。畢竟是抽卡游戲,歐洲人終究還是可以吊打非洲人的。

重歸初心——劇本殺(謀殺之謎)

在文章開頭提到過,社交演繹類游戲的出現,很大程度是因為人民群眾對于偵探的向往。然而有那么一類桌游,則直接讓玩家設身處地的進行案件推理。這類游戲被稱作謀殺之謎,國內則簡稱劇本殺。

謀殺之謎和之前的游戲不同,它并非是某個固定的游戲,而是一種游戲類型。它基本上不具備重復可玩性,畢竟看過劇本去推理的,不是福爾摩斯,而是柯南道爾。

在小范圍的謀殺之謎中,玩家將扮演被精心設計過的角色,通過各個角色的互動來完成一個完整的故事并尋求真相。而在大型的謀殺之謎中,玩家們像是近距離觀看一出戲劇一樣隨著線索發展參與到游戲之中。

其實遠在《黑手黨》和《BANG!》出現之前的二十世紀中期,就已經有扮演類謀殺之謎出現了。但是因為條件限制,這些游戲并不出彩。隨著時間的推移,越來越多的優秀作者開始著手設計游戲劇本,人們終于可以原汁原味過一把偵探癮了。

謀殺之謎可以算是是社交演繹游戲的最終形態了。它的靈活性,是其他刻板的桌游無法做到的,設身處地的交談可以更加刺激玩家的神經。但是弊端也十分明顯,它對于創作者的要求高了很多。再完美的劇本也無法進行兩場游戲。與之相應的,游玩價格也水漲船高。

國內風向——媒體的影響

在國內,雖然象棋圍棋麻將等傳統桌面游戲歷史深遠,但是在近代桌游的宣傳和推廣上,明顯慢于近代桌游發源地的德國和其所在的歐洲。在這樣的環境下,缺少桌游環境的國內玩家,很長一段時間里,幾乎沒有幾乎接觸這些優秀的桌面游戲。

在這個基礎下,《三國殺》的出現,彌補了桌游環境這部分空缺,此乃天時;中國人口眾多,利于信息傳播,這是地利;玩家們正處于社交旺盛的時期,為人和。于是天時地利人都具備的《三國殺》,理所應當成為了爆款。

而《狼人殺》和劇本殺則是得益于爆發的信息時代?!独侨藲ⅰ讽樦笾辈r代的東風,被各大直播平臺開啟的節目帶起,而劇本殺的爆點則同樣來自電視里的綜藝節目。也因此,社交演繹游戲在國內的流行順序為《三國殺》、《狼人殺》、劇本殺,而非游戲出現順序的《謀殺之謎》,《黑手黨》,《BANG!》。

游戲的目的——開心就好

那么到這里,社交演繹游戲的發展史就介紹的差不多了,在文中介紹的幾款社交演繹游戲需要的準備都不多,如果感興趣可以在網上和朋友一起試一試。

不要擔心朋友拒絕,社交演繹游戲,社交才是最重要的。也許這些游戲不適合你們,那另尋其他也是好的選擇。社交游戲,和朋友一起開心最重要。玩的時候別因為害羞而不好意思表演,扮演的欲望從未從人們的骨子里消失。

畢竟,誰還不是個戲精呢?


上一篇《面具》
分享到:
聯系我們 Contact us

聯系郵箱:jutl2020@163.com          
微信:jttl2017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地址:貴州省貴陽市中華南路鮮花大廈28樓
聯系電話:400-0037835